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杂志简介:《农业经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16/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国际刊号:1001-6139
国内刊号:21-1016/F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7
复合影响因子:1.53
总发文量:7389
总被引量:31038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4.0387
立即指数:0.1104
期刊他引率:0.9639
平均引文率:4.5223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

    作者:李功奎; 何军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潘文卿等,2000)。胡鞍钢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0.85%,每...

  • 农村劳动力进城对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影响

    作者:王志彬; 徐玉龙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城市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及其所在社区的一些政府官员,往往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认为农村劳动力进城会冲击城市就业市场,是跟城市人“抢饭碗”。城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给失业和下岗人员以种种间接的就业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政府设置种种障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劳动力不仅不可...

  • 关于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的几点新思考

    作者:许垚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农民问题的特点和紧迫性。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他们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实现农民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指出: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提高农民人力...

  • 破解“民工潮”问题的有效出路——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集中性问题的探讨

    作者:徐红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和工业转移是各国工业化发展共同呈现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但目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由农工潮引发的农民工待遇过低、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本届人大会议关注和解决的焦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加强全社会对打工...

  • 加强农民工权利的法律保障

    作者:高小珺; 孙放 刊期:2006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低,现代意识不强。他们大多在城市中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人们一般称他们为农民工。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 发展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开拓农村就业岗位

    作者:胡志敏 刊期:2006年第04期

    农村非农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提供了上亿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21万人,形成了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众多产业的经济格局。不仅使农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原因及转移对策

    作者:林欣; 林素絮 刊期:2006年第04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关...

  •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作者:扈立家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一、我国的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目标集中反映在“一五”和其启的各个五年计划中。由于重工业资本密集的特征与当时中国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状况形成矛盾,重工企业在完全竟争的市场环境中不具备自生能力。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

  • 葫芦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旭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如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笔者对葫芦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及构成进行了调壹,并针对当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作者:方菲 刊期:2006年第04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

  • 我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

    作者:张国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实施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家在部分发达的农村地区试点的基础上,1992年由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并决定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然而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方案”仅试行了7年就举步维艰了。因此,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农村基...

  • 农村社会保障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

    作者:王涛; 刘庚伍; 张怡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存在投资过热与消费偏冷的矛盾。用过高的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不但资源环境难以承载,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还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并有可能引发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国的消费市场始终难以真正活跃起来。中国的...

  • 论我国农业弱质性及其弥补对策研究

    作者:叶堂林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庆北碚区龙车村案例研究

    作者:龚英; 陈久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霞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中国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基础差、农民收入低、整体发展处于劣势。要建设社会主...

  • 农村工业化是农民就业和致富的必然选择

    作者:孙艳丽 刊期:2006年第04期

    农村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范畴,其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权威的界定。本文认为,农村是一个相对城市而言的空间地域概念,工业是相对农业的产业概念。所以,将农村工业化定义为:在农村发展能促进农业增长和增值的加工业。因此.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农业生产工厂化和农村社会的城镇化相伴而行。农村工业化也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