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y

杂志简介:《农业经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16/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民问题、资源配置、市场与贸易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国际刊号:1001-6139
国内刊号:21-1016/F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7
复合影响因子:1.53
总发文量:7389
总被引量:31038
H指数:39
引用半衰期:4.0387
立即指数:0.1104
期刊他引率:0.9639
平均引文率:4.5223
  • 难解的结: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作者:刘薰词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难题,其焦点就是农村中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三农问题”的症状引发出“三农危机”。笔者认为,解决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目前农民小农经济的意识和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相关的农业政策,变农民的被动接受各种补贴到主动创造增加收入的能力。

  • 对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张梅龙; 郭少华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近些年来,党和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但是,就其成效来看,仅仅只是恢复性的。为了撬动“三农”问题,当前情况下,我国必须尽快寻找一个能够用以撬动“三农”问题的支点。这个支点笔者认为就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 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

    作者:孙凤梅 刊期:2006年第07期

    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把发展农...

  • 基于城乡统筹思考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作者:官永彬; 张应良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一,农村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 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经济结构态势仍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具体表现在:农业分散经营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还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衔接还不紧密;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较大,而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樊篱依然存在,导致生产...

  • 中国农村发展的瓶颈——土地制度

    作者:于学江; 臧少梅 刊期:2006年第07期

    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制度因素很多,如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但是本文认为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瓶颈则是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一定阶段党和国家在农村基本政策最重要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土地利用而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全部经济关系。

  • 天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作者:姜岩; 田翠杰; 宋春风; 潘淑英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一、研究的背景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与此同时,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复杂局面,面临着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无法和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甚至基本的公共需求无法得到满...

  • 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作者:李同彬 刊期:2006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理论和实践表明,稳定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但目前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因素中的外贸需求,已开始受到来自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摆脱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逐步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上来,靠...

  • 对湖北省目前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

    作者:彭必源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一、收入增长态势分析 湖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态势,表现为持续、缓慢和水平较低的特征。第一,收入持续增长。湖北省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668元,2004年为2890.1元,增加额为323.3元,增长了12.6%。2005年,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99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2%,增速下降了5.4个百分点。第二,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农村居民入均收入...

  • 东北文化对现代农村科普的影响

    作者:王海艳; 邵喜武 刊期:2006年第07期

    文化对经济的巨大作用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东北文化的历史演进,明确东北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农村科普工作的影响,从而继承发扬东北文化中的精髓,摒弃糟粕,使东北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农村...

  •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

    作者:杨霞飞 刊期:2006年第07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自此,这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宏伟战略举措,便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期间曾引起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详尽的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远景。在“十一五”...

  • 转移农村人力资源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作者:李研 刊期:2006年第07期

    近年来,“三农”问题逐渐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对于“农村、农业、农民”这三者孰轻孰重的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比较赞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的观点。因为“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只有将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才可能消失。而农民问...

  • 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力、成本、收益

    作者:薛国琴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有相当部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转移创造效应。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及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自身、社会所承担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

  • 广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祝建民 刊期:2006年第07期

    在2006年春节前后,利用农村劳动力返乡过年机会,我校组织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广州农村学生,针对当地处在迁移和流动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展开了访问调查,调查范围覆盖番禺、增城、花都、从化、萝岗及白云区的农村,共32个镇以及11个被整合为街道办事处的农村区域。通过广州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便为政府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提...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劳动力产业间的有序转移

    作者:孙艳丽 刊期:2006年第07期

    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劳动力过剩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党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要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作为最重要的指导方针,要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式,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相匹配。

  • 进城务工农民权益的缺损及其防治

    作者:刘伟忠 刊期:2006年第07期

    进城务工农民是指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工种,而身份仍然是农民的进城务工人员。从身份上说,他们来自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着农业劳动,并从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说,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以此作为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